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
江西广告网
查看: 6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贝聿铭作品:美国国家艺廊东厢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08-12-13 09:55: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贝聿铭

贝聿铭设计美国国家艺廊东厢简介:

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1918年其父贝祖贻出任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总经理,贝氏在香港度过了他的童年。1927年父亲调职,举家搬至上海。中学读于上海。1935年被父送往美国宾州大学攻读建筑。后转学麻省理工学院,1940年以优秀的成绩毕业。

四十年代由于战争,贝氏在父亲规劝之下滞留美国, 在一家以混凝土见长的工程公司工作,贝氏在这段工作经验中, 为自己奠定了在混凝土材料上表现佳绩的基础。 1942年,贝氏与毕业自卫斯里学院的陆书华结婚,同年贝氏至哈佛大学攻读建筑硕士学位。入学不久,贝氏就辍学,工作于国际研究委员会,主要工作是摧毁德意意志境内的桥梁。1945年秋,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贝氏开始他未竟的学业。因他在麻省理工学院的优秀成绩,尚未获得硕士学位就被哈佛设计院聘为讲师。

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理念,主导着贝氏一生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共同点是内庭,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建筑。上海美术馆是贝氏的毕业设计,严谨的平面间错安排了数个内庭,使之观感为各个不同艺廊的背景,将自然引入室内是他的设计特点。到晚期,内庭依然是贝氏作品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光与空间的结合,使空间变化万端,“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氏的名言。

美国国家艺廊东厢:

西面正门外景

俯视图

东厢于1974年开始动工,1978年落成,这是建成后不久的艺廊


1958年贝氏成立了个人的建筑事务所,开业以来几乎每有工程竣工,就受到建筑界的注目,获得荣耀。个人获美国建筑学会金奖、法国建筑学院金奖、日本帝赏奖和普利兹建筑奖。其中普利兹建筑奖相当于诺贝尔奖,是建筑界最高荣誉。对贝氏而言,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由奖章对他最具意义,该奖表彰非美裔的美籍杰出人士,这枚奖章的价值凌驾于他曾获得的任何奖项。

香港中国银行的中银大厦(1982-1991)是贝氏所有设计方案中最高的建筑物。1990年5月落成后贝氏就宣布退休,这幢高楼事实上亦象征着贝氏事业的颠峰。 贝氏被公认为是最有影响的建筑师,他的设计简洁利落,合理,有秩序性,这是贝氏作品创作写照。精益求精,对形势空间,建材与技术的不断研究,是他建筑水准提升的原因,是他作品精髓所在,这正是促使贝聿铭在建筑上名垂不朽,其作品屹立长存的主因。

贝聿铭自1955年成立建筑师事务所后,在六十年代设计伊弗森美术馆及狄莫伊艺术中心雕塑庭的扩建,其杰出的表现使他被视为美术馆的设计专家。位在华府的美术国国家艺廊,于1967年时考虑扩建,考察过许多建筑师的作品,衡量新馆的功能需求,国家艺廊董事会于1968年5月,宣布邻选贝氏为新馆的设计建筑师。

广场

正门入口



美国国家艺廊是富豪梅安祖捐献给国家的美术馆,这个美术馆是全世界最年轻的国家级美术馆,与法国罗浮宫美术馆等其它国度的国家美术馆相较,它收藏品不是皇室的财产,也没有靠战争掠夺来的战利品,从收藏品到馆舍全是私人捐赠,从建筑的观点来看,该馆适切地反映了美国建筑发展的演进过程。国家艺廊分为两部分,位于西侧的古典样式建筑物系于1974年3月17日落成,由被称为“末世罗马人”的古典派建筑师柏约翰设计。“末世罗马人”是褒贬互见的说法,从好的观点看,柏约翰恪守所信仰的建筑美学,坚持个人追求的建筑风格,就讽刺立场而言,当时已是现代建筑崭露头角的时代,他还固执于布杂式讲求对称的设计,显然并不符合时代潮流,类似的情形也发生规划设计国家艺廊增建的东厢时,正值后现代主义渐渐流行之际,贝氏却笃信现代建筑仍将是主流,仍将继续保有主导的地位,他坚决地表示建筑不是讲究流行的艺术,建筑物应该以环境为思考起点,与毗邻的建筑物相关,与街道相结合,而街道应该与开放空间相关,此环境理念在东厢艺廊中得以淋离尽致地发挥。

此扩建工程的计划书是由贝氏先后与两位馆长沃克和布朗所共同拟订。美术术馆的规模到底应该多大?布朗认为两万平方英尺的展览空间是一般人所能接受的极限规模,这是根据布朗参加在墨西哥美术馆研讨会经验,布朗后来修订为一万平方英尺,这样规模的空间大概得花四十五分钟参观。而根据考察欧洲美术馆的心得,展览室应该有亲切感,空间绝不可太大,他们对位在意大利米兰的POLDI-PEZZOLI美术馆印象极佳,此馆三层楼高,像是由许多“小馆”组合而成,有一个极优雅的楼梯,因此“馆中馆”的构想与楼梯的设计就被纳入建筑计划之中,柏约翰设计的西厢,馆方计划将所有餐厅停止营业,使空间改为其它用途,所以东厢显然必须有一个较大的餐馆服务场所,来弥补之。陌区是华府的观光胜地,可是陌区本身极缺乏足够的餐馆服务,国家艺廊增建也特别考虑到此需求,所以大餐饮空间是建筑计划中的重要项因之一。东厢的建筑计划将空间按功能可分为三大项:展览、研究中心与后勤支援,其面积平均分配,各占三分之一。



东厢艺廊的基地,北侧是宾州大道,这条大道是华府极重要的干道,是最富纪念性的大道,每一任美国总统由白宫赴国会宣誓就职时,行经的就是宾州大道,而国家每有重大庆典活动或游行时,宾州大道就是活动场所,所以全美国人无不对此大道熟悉。南侧是华府最大的开放空间陌区,东接第三街遥望国会山庄,西侧隔着第四街与国家艺廊本馆——西厢对峙,基地呈现梯形,是陌区碓一空地,这些条件形成基地的特殊意义。

在接授委托案从华府回纽约的飞机上,贝氏分析基地为东厢绘出了远景的草图,首先他尊重所有既定的条件,沿着宾州大道画了一条平等线,顺着西厢的建筑线在南侧定下另一条线,困为西厅呈对称性,为了呼应此古典主义的基本美学,同时延续西厢的中轴特性,乃将原轴线向东延伸,,轴线与北侧边线相交,如此决定了建筑物的基本轮廓——一个顺应环境的梯形,梯形的对角相连,分割出一等腰三角形,一直角三角形,前者是艺廊,后者是研究中心,在构思阶段,贝氏拟将等腰三角形对分成两相等的空间,在第四街配置一个圆环,经再三琢磨,决定以三角形作为模矩,首先将直角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略加分开,以彰显出个别的特殊的机能,这是贝氏忠诚表现的一贯手法,等腰三象形的三个角配置四边形的空间,作为展览室,以实践“馆中馆”的构想,艺廊与研究中心间以一个三角中庭结合,使两似分实合,而为了打破研究中心南侧朝向陌区笔直单调的立面,他用心地的设计三角的造型,以创造出虚实对应的丰富变化。东厢的建筑物高度,保持与宾州大道上建筑物相同,东厢的外墙采用与东厢相同的大理石,为此,田纳西州矿区诺克斯维重新开场,早年负责西厢矿石的莱斯被再次敦聘主持国家艺廊东厢大理石工程这位早已退休的八十余岁的老人的参与,实中是东厢的幸运,当年西厢的大理石厚一英尺,有五种不同的明暗色调可供选用,受矿石有限的影响,东厢石厚仅三英寸,能运用的只有三种色调,因此如何以石材的组合求得和谐的立面色调显得格外重要,莱斯的功劳就在其精挑细选,用心组合,将所有暗色石安排在下方,淡色石置于上方,不过东厢立面仍有斑驳的色块出出,尤其在雨雪之后,因为石材吸水,情况更加明显,对称的西立面造型是东厢艺廊的特色之一,这是延续与呼应西厢的设计,朝向西厢的西立面有高塔耸立左右两侧,这正是等腰一角形角隅处的展览室,整个西立面呈“H”型,既崇高又典雅,西立面有三个开口,最大的开口向内退缩,左侧安置了亨利座尔的巨大雕塑品,很显明的标示出入口的意象。另两个开 口,殊途同归通到研究中心的大门,雕塑品的安排及门的大小差异,使参观的人很容易辨识入口,而不致于误闯不对一般人开放的研究中心,贝氏以设计手法巧妙分别出两个不同的出入口 。

云游四方的石,tony smith 1967年设计

雕塑

内部展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