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rian chan是和王菲合作得比较多的一位音乐人,这个版本的“流星”在最大限度上突出了王菲声音音乐中空灵:键盘的演奏闪出如水晶滴落的较果,层次分明的电子运用编排,带着异国情调的小提琴的收尾。王菲的声音在阴冷的电子乐中显示出一种异常的柔美,使整首歌在灰色的底衬上隐隐透出一层粉红的胭脂色。
《麻木》版的“流星”
《麻木》悄无声息地登陆香港乐坛,这张野心勃勃的专辑非常如意料之中地未在销量上得到任何重视。在90年代中期,香港乐坛开始喜欢把一些民族乐器和中国戏剧等加入到流行音乐中,以此来为疲惫的流行音乐增加新的元素,但在大多数歌曲中这些古老的新元素更多是作为一种推销的噱头存在,合成器加上民族乐器,不管是否和歌曲有关,这样不负责任的作品纷纷出炉。而《麻木》是一种真正对于中国民族乐器的实验和发掘,即使以后的刘以达对于民族乐器的使用也只是在这张专辑基础上的完善,用吉它的手法来弹奏二胡,民间乐器和失真吉它及合成器的精妙结合,模仿出电吉它效果的胡琴.....等等,在对中国民间乐器的音乐语言实验中《麻木》可以做为华语乐坛的最高峰。“流星”的编曲相对“一额汗”,“fancy nightmares of the water bearer”要较为简洁,但简洁并不代表草草了事的简单,除了常规乐器键盘、bass、吉它等,刘以达还选用了阮,这是产生于汉代的一种四弦弹拨乐器,当时称为“秦琵琶”,其音色较为淳和柔美。晶莹剔透的木吉它,在吉它扫弦中隐隐透出的手鼓声,显现出冷清的美感,阮在副旋律中出现,有异于常规的弹奏手法,再配上阮本身的特性使音乐体现了独有的异域风味。在《di dar》版的“流星”中,无疑是以王菲的声音为主体,但《麻木》版的“流星”,在人声与音乐的纠缠中,曲词歌完全相融合,恍惚中突然会感沉到王菲不羁的声音在一个深色寂寞的宇宙中飘荡,将王菲主音和同样由其配唱的和声相叠加,在增加声音层次感的同时,那种回音似的效果更体现了歌曲的空间感。